- 2
- 0
- 0
- 约7.04万字
- 2020-10-17 发布
文档工具:
- 1、本文档共39页,可阅读全部内容。
- 2、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,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。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,可选择认领,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。
- 3、本文档由用户上传,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,可能有诸多瑕疵,付费之前,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。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,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。
-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:19940600175。
考试点
周三多《管理学》笔记
第一章 绪 论
一、管理的涵义
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(人、财、物、信息、时间)
共同目标
定义:
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、组织、人员配备、领导、控制(孔茨)
或 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。
"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、工具,不是目的。
"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,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。
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,涉及活动的方式。即正确地做事
效果指目标达成度,涉及活动的结果。即做正确的事
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。
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:1)无效率(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)
2 )无效果(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)
3 )牺牲效率的效果
[例] 90 年代中期,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,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,在这种形势
下,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。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: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,
在五年之内,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 亿元。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,一旦每年的储蓄额
达到20 亿,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 亿元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 个营业部,
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 亿元的目标,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:它不是赚了
2 亿元,而是亏了近5000 万元,使自身陷入困境,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。
答:有效果,无效率
二、管理的基本特征
1、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。(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,就有管理活动)
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: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
共同的目标
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,可追溯到原始社会。
2 、管理的载体是组织,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。
什么是组织?
3、 操作者:
管理者: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。
上层
包括 中层 共同任务: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,使人们努力工作以
基层 实现既定目标。
4 .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。
5、管理的职能
法约尔: 计划、组织、指挥、协调、控制
孔茨: 计划、组织、人员配备、领导、控制
6、管理工作的普遍性
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,无论他在何处,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。
"组织的类型(如企业、政府部门、学校)
1
考试点
"组织的规模(如小公司与大公司)
"组织中的层次
"跨区域的可转移性
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
基层管理者 15% 24% 51% 10%
中层管理者 18% 33% 36% 13%
高层管理者 28% 36% 22% 14%
7、管理与经营
管理 经营
条件: 社会化劳动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物
背景: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末期
目的: 提高效率 提高效益
角度: 内向性(资源的组织利用) 外向性(环境)
适用: 一切组织 企业
三、管理的性质
1.管理的二重性:
自然属性:管理与生产力、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。
社会属性:管理与生产关系、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。(体现所有者意志)(上层建筑、社会
文化)
学习意义:(1)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
(2 )大胆地引进吸收
(3 )批判地吸收
(4 )因地制宜,因时制宜
2 .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
科学性: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。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,又指导实践,有一套分析、
解决问题的方法论。
艺术性:即实践性、创造性。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,必须将管
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。
到目前为止,管理是否是一门科
文档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