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0
- 0
- 0
- 约3.71千字
- 2020-10-17 发布
文档工具:
- 1、本文档共18页,可阅读全部内容。
- 2、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,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。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,可选择认领,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。
- 3、本文档由用户上传,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,可能有诸多瑕疵,付费之前,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。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,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。
-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:19940600175。
纳米教育每日一题系列之0410 合并版
Q
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计算分析时,下面各项有关计算需要考
虑偶然偏心作用的有几项?
①验算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,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
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时
②验算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
层高之比△u /h 时
③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
④计算结构扭转变形时
⑤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
A.2B.3C.4D.5
答案: 【】
主要解答过程:
[0331]Q某20层剪力墙结构住宅,室内外高差0.3m,各层
层高均为3m,经初步结构计算结果显示第7层在考虑偶然
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,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
水平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为各层中的最大值,比值达到
1.57.试问:对该结构第7 层的其他指标进行复核,下面结
论正确的选项是何项?
A.无需复核其他指标,即可肯定计算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
B.必须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,如
果该楼层最大位移不超过 1.2mm,即可认为计算指标满足
规范要求
C.可以在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,
该楼层最大位移不超过1.2mm,即可认为计算指标满足规
范要求
D.可以在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,
该楼层最大位移不超过3mm,即可认为计算指标满足规范
要求
答案: 【】
主要解答过程:
[0401]Q位于7度地区上一栋高层剪力墙结构建筑,场地类
别为Ⅱ类.地震分组一组.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 1.4s.假定
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的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总底部地震作
用标准值为F ,采用高规方法计算的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
Ek
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 ,试问:F / 的值最接近
Evk Ek FEvk
下列何项数值?
A.0.35B.0.40C.0.45D.0.50
答案: 【】
主要解答过程:
Q 某高层框架结构,底层层高4.2m,经过结构
分析可知,底层为结构薄弱层,底层楼层屈服强度系数0.5,
试问:在尽可能采取各项有利措施后,罕遇地震作用下按
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Δ (mm),层间屈服位移Δ (mm)
ue uy
的最大值最接近下列何项组合?
A.60,30B.60,25C.45,30D.45,25
答案: 【】
主要解答过程:
Q某高层框架结构,设计人初步计算时,周期折
减系数填写为1.0,此时软件计算出前5个振型的周期计算
结果如下:
振型号 周期 平动系数 (X+Y) 扭转系数 (Z)
1 0.729 1.00 (0.02+0.98) 0.00
2 0.589 0.99 (0.98+0.02) 0.01
3 0.478 0.01 (0.01+0.00) 0.99
4 0.223 0.99 (0.99+0.00) 0.01
5 0.152 0.95 (0.00+0.95) 0.05
试问:再次进行结构初步计算,按高规要求计算风荷载周
期T ,T 的输入值选用下列何项相对最为合理?
X Y
A.0.589,0.729B.0.729,0.589C.0.380,0.471D.0.471,0.380
答案: 【】
主要解答过程:
Q 位于7度 (0.10g)地震区某42 层框架剪力墙
结构,层高均为3.0m,室内外高差0.3m,建筑平面为近似
矩形平面,尺寸45mx18m,结构设计初步计算后提交了以
下计算结果:
①1,2 层重力荷载代表值4500KN,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
值均为3500KN,
②第1~4 层对于水平地震作用的楼层剪力标准值分别为:
VEk1 2290KN
您可能关注的文档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]20191125~20191129QA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0126~0205Q解答更新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0216~28Q解答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0301~0313Q解答AAA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20191202~20191206Q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20191202~20191213QA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20191206Q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20191209Q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20191210Q.pdf
- [纳米教育·每日一题系列]20191211Q.pdf
文档评论(0)